伴随着传感器类电子元器件的发展,传感技术的应用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越多越多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加入了传感和人体物体的感应功能,带给我们许多的方便,其中目前正如火如荼的汽车无人驾驶也是传感技术的典型应用,越来越多的公司想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因此无人驾驶发展也迎来了高峰,电子元器件也是最先受益的,因为电子元器件是无人驾驶电话方案的硬件核心,国外美国特斯拉、谷歌等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停车、拥堵跟随等领域已能实现自动驾驶;国内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成功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路试。伴随着产业链价值顺序下沉,电子元件市场带来巨大变革。本文转自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学,中华ic网整理后发布。
自动驾驶是一种将人从驾驶中释放出来、由汽车智能地自动行驶的驾驶方式。通过利用车载传感器识别车辆周围环境(道路、车辆、行人、障碍物等),自动规划车辆行为、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自动行驶、最终顺利达到预定目的地。
自动驾驶的实现要求外部感应采集装臵、汽车控制系统等多系统的相互配合。这一功能的实现首先要求外部感应和采集装臵,如雷达、激光、摄像头、车身传感器等,广泛识别汽车自身及周边环境信息,并采集在集成系统中、以帮助完成对汽车行驶状态的预判和决策;做出决策后,决策信息将进一步传达至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最终完成对汽车行驶行为的控制和执行。
图1 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方式
国内外技术进步快速,路试痛点解决推进顺利。
近年间,在国外,美国特斯拉等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停车、拥堵跟随等领域已能实现自动驾驶,倒逼美国公路法规面对极大放开机会;在国内,12月10日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路试,可称“路况最复杂、自动驾驶动作最全面、环境理解精度最高”,预示了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具有赶超潜力。
表1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规划
产业催化将屡超预期,预计倒逼法规加速放开,引领后续产业链成熟。
市场认为自动/无人驾驶的产业化时点在2025年以后,但从近年进展来看,特斯拉、谷歌、苹果、百度、乐视、宝马、沃尔沃、本田、博世等国内外巨头玩家,普遍有信心在2020年左右推出量产计划。例如,特斯拉自2015年起就展开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公测,并预计将于2022年推出量产车型;谷歌计划2020年实现量产型无人驾驶汽车的投产等。随着产业催化加强和相互竞争驱动,各家车企车型开发和大规模路试预计将在2016年左右陆续发布,并引领后续持续研发和供应链成熟的明显起步。
表2.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巨头的推进时间表
未来产业发酵、高频布局事件点、道路法规配套开发,三者相互催化,推动产业链发酵。
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的定义,目前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已达到“L2具多项功能的智能化,也即半自动驾驶阶段”;但是,高速公司、城市道路的管理法规却未能出台“无驾驶者状态”的相关规定,使得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合法性受到一定质疑。随着半自动驾驶技术从高端车向中低端车的全面下沉、配合未来各家巨头的高频产业布局事件,预计产业催化剂将持续倒逼道路法规加速放开,并交互促进,逐步引领后续产业链成熟。
表3 无人驾驶技术的层级:技术进步快于法规推进
无人驾驶技术包括三个关键环节,识别、决策和控制。识别环节,要求分辨并采集车身和环境的大量数据,形成行车决策的信息池,主要依靠外部传感器实现,如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图像摄像头、红外夜视仪等。决策环节,要求根据信息判断汽车行驶状态,发出动作指令,主要依靠决策算法灌注入集成芯片来实现,如Mobileye的EyeQ芯片产品。控制/执行环节,要求根据指令,以实现无人驾驶的各项功能,主要依靠汽车电控组件,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最终达成防碰撞、智能泊车、自动跟随等各项功能。同时,无人驾驶的实现,在长期上,还需要依靠汽车与智能城市交通体系的配合,如智慧交通(ETC、智能停车场等)、车联网等。
产业链价值下沉,景气度依次发酵。受产业技术进步、巨头玩家的高频布局事件点、以及道路法规配套开发三者的相互催化,预计未来无人驾驶产业链将顺应:电子器件放量???智能系统开拓???智慧交通生态的顺序,景气度依次发酵。
传感元器件是无人驾驶的必备硬件。无论遵循“无人驾驶、一步到位”技术路线,还是“自动驾驶、试水先行”技术路线,为达到感知环境的目的,传感元器件都必须首先配备;同时,由于不同传感器能够带来差异化的感知效果,如“雷达 图像”等Multi-sensors多传感器方案具有极高的广泛采用可能性。这使得传感元器件将首先受益于无人驾驶产业链机会。
图3 无人驾驶汽车:海量信息采集,带动巨大传感器需求
表5 不同的传感器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感知效果
全面感知要求多传感器方案,标配均价可达单车3万元人民币。按博世公司自动驾驶典型传感器方案,实现相对成熟的感知功能将要求配备:雷达传感器6个(超长距前窄角1个,中距前窄角1个,后/侧面广角4个)、红外夜视传感器1个(长距前窄角)、图像摄像头6个(长距前窄角1个,短距广角后方1个、侧面4个)、以及超声波传感器4个(前/后侧短距广角)。这一套方案能够覆盖长短距、兼顾日夜行驶,是一套相对全面却基础的传感配臵方案。按市场价测算,上述标配版本的传感器方案价格约4000美元(合计2.5万元人民币);但尚未包括:(1)GPS及高精度测距传感器,成本平均600美元;(2)应对恶劣气象条件还需加装激光雷达传感器,但这类传感器相对造价高昂。因此,传感器硬件标配方案的均价可达至少单车3万元。
图4 Bosch自动驾驶:典型传感器组合方案
图5 自动驾驶功能渗透速度预测
无人驾驶功能提前普及,传感元器件市场容量快速扩张。受ADAS渗透率快速上升驱动,全套传感器逐步将成为汽车出厂标准配臵。尤其是以自适应前大灯、车道偏离保持、自动泊车、全景倒车、自适巡航等为代表主流功能的深入渗透,预计到2015、2017、2020年,传感器全套配臵渗透率将达5%、10%、15%。按全套传感解决方案均价3万元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元器件硬件市场容量保守估计至少3500亿元/年,其中国内市场容量保守估计至少千亿元级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