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如同人体的大脑。尤其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芯片不仅决定着设备的运行,还决定着产业的国际分工角色。尽管目前科技产业在国内外风生水起,整个终端产品的制造环节更是占到了全球80%以上的份额,但就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来说,国内企业表现得有点无奈,尤其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专利之争,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还有很多。
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国每年进口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一年进口芯片总值已经超过石油。虽然进入4G时代,国产机集体崛起,创造了全球手机十强占七席的成绩。风光背后,依然是国际芯片市场没有话语权与利润薄弱的局面。
据公开资料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产全球77%的手机,自主芯片却不到3%,为了芯片,中国每年进口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事实上,不止是手机芯片如此,我国其他类别产品的芯片制造的自主性也不容乐观。事实证明,自给自足最实在,国产芯片也应从“芯”开始。
海思、展讯、创毅视讯、联芯科技、联发科等中国厂商涉足TD-LTE(4G)芯片设计生产较早,但相应的终端产品一直难产。高通借助长期积累的芯片研发及设计优势,加上国内4G市场的早期集采份额,将获得TD-LTE产业链更多话语权,从而削弱国内厂商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芯片之困将影响国产手机的竞争力。2G时代辉煌一时的波导、熊猫等国产手机均销声匿迹,主因之一就是缺乏芯片主导权,导致成本过高。3G时代“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借助性价比优势逐步赶上,但缺乏高端芯片也是国产手机的心头痛。随着国产手机的规模上量,并不断进军海外市场,上游芯片自主能力缺失的短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我国监管部门对高通反垄断案的有力反击,令中国手机厂商每年少支付2亿—3亿美元专利费,日前,又被糟糕财报及股价下跌缠身的高通也引来了业界对于高通未来的担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主芯片的崛起及友商的前后夹击。
另外,前不久炒得火热的国际老牌厂商Synaptics状告国内汇顶科技犯其数项创新性触控芯片专利技术一事也有了最新进展,继8月17日汇顶科技向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交Synaptics公司起诉其侵犯四件美国同族专利的无效申请后,近日汇顶科技再对Synaptics公司七件专利提出无效请求,打起反击战。
由此可见,芯片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松动,国产芯片也正在为民族品牌的崛起全力以赴。
智能终端层面,华为、爱立信和中兴几乎前后脚发布了手机芯片战略。在亚洲移动通讯博览会上,爱立信以一款五模多频段的基带芯片重回移动终端市场。近期,堪称华为“跨越之作”的自主芯片麒麟950也终于“利剑出鞘”,业界也纷纷表示,海思麒麟950的发布代表了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崛起;此外,中兴也没闲着,也已推出迅龙4G基带芯片,年底或发布自主研发的4G手机芯片。
民族品牌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但芯片专利之争显然是一场鏖战,在技术和产业实力日益被重视的今天,谁能在手机芯片市场走得最远,“资本实力”恐怕是重要条件。如何保证创新研发的巨额前期投入、如何保持始终走在正确的市场方向上,如何培养围绕芯片的行业生态环境,这些都需要用强大的资金实力来支撑。做不到的公司已经退出或转向细分市场,而对于那些确实想在移动芯片圈子继续混下去的玩家们来说,如果不正视上述挑战,并辅以强大保障,那显然没有办法在智能手机芯片上获得一席之地。
提起专利诉讼是公司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权利,而遭遇专利诉讼又是公司实力的试金石。站在专利之争的风口,国内企业更应提早布局这场“圈地运动”。在诉讼即将成为常见市场竞争手段之时,提前占领高地。